民间故事: 男子家中裂开一个洞, 他挑土填坑, 老木匠: 这坑填不得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21:03 点击次数:92
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,大山伸了个懒腰,听见院子里传来妻子春桃喂鸡的"咕咕"声。他揉了揉眼睛,踩着草鞋走到院子里,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。
"当家的,快来吃饭!"春桃擦了擦手,把热腾腾的玉米粥端到院中的木桌上。五岁的儿子小石头正蹲在墙角,用树枝逗弄着一群搬家的蚂蚁。

大山刚端起碗,突然听见"咔嚓"一声脆响,像是树枝断裂的声音。他疑惑地四下张望,却发现声音来自脚下。
"地、地裂了!"春桃尖叫一声,手里的木勺"咣当"掉在地上。
大山低头一看,顿时头皮发麻——原本平整的泥地上,赫然出现了一道手指粗的裂缝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蜿蜒延伸!
"小石头,快过来!"大山一把抱起儿子,退到院墙边。裂缝像一条苏醒的蛇,扭曲着爬过院子中央,"嗤"的一声裂到了柴堆下方。柴垛摇晃两下,"轰隆"塌陷下去,扬起一片尘土。
待到尘埃落定,三人惊恐地发现,原本柴堆的位置,竟出现了一个脸盆大小的黑洞!洞口边缘的泥土还在簌簌掉落,隐约能听见坑底传来"滴答"的水声。
"老天爷啊..."春桃紧紧搂着儿子,声音发抖,"这、这是怎么回事?"
大山壮着胆子,捡了块土坷垃扔进洞里。等了许久,才听见一声遥远的"噗通",像是落入了极深的水中。
"得把它填上!"大山抹了把汗,抄起墙角的铁锹,"不然房子要塌!"
他二话不说,挑起箩筐就往河边跑。一上午工夫,他来回挑了十几担沙土,一筐接一筐地往坑里倒。汗水浸透了粗布衣衫,手掌磨出了水泡,可那坑洞就像个无底洞,吞下再多土石也不见填满。
"大山哥,你这是干啥呢?"路过的邻居王二叔趴在院墙上张望。
"家里出了个吃土的妖怪洞!"大山气喘吁吁地停下,"二叔,借你家的驴车用用?"
消息很快传开,到了下午,几个热心的村民赶来帮忙。李婶子挎着篮子来送水,看见那坑洞直咂舌:"哎呦喂,这莫不是通了龙王爷的水晶宫?"
"瞎说啥呢!"赵老汉瞪了她一眼,"我看就是地陷了,多填点土就成。"
众人七手八脚地忙活着,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——填进去的土石总会莫名其妙地消失。有时能听见坑底传来"咕噜咕噜"的声响,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下面吞咽。
"邪门了..."王二叔擦了擦汗,"我这一车石头倒进去,连个响都没有!"
太阳西斜时,老木匠张师傅背着工具箱路过。他站在院门口看了一会儿,突然大喊:"停手!都停手!"
大山拄着铁锹,疑惑地回头:"张叔,咋了?"
老木匠快步走进院子,蹲在坑边仔细观察。他摸了摸坑壁的泥土,又捡起一块石头扔下去,侧耳倾听。最后,他竟解开腰间的水囊,往坑里倒了些水。
"大山啊,"老木匠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土,"这坑,填不得!"
"啥?"大山瞪大眼睛,"不填?难道让它把我们家都吞了?"
老木匠摇摇头,指着坑壁道:"你看这土色发青,带着水腥味。听这水声回响,底下肯定连着活水。你越填,水压越大,到时候..."
话没说完,地面突然一阵颤动!坑口"咔嚓"一声裂开一道新缝,吓得众人连连后退。
"看见没?"老木匠严肃地说,"这是地下的水要找出口,你硬堵,它就往别处钻。再填下去,怕是要把房基都拱塌了!"
春桃抱着小石头,脸色煞白:"那...那可咋办啊?"
老木匠捋了捋胡子:"让我想想...让我好好想想..."
老木匠的话让院子里一片寂静。大山看着那个仿佛永远填不满的坑洞,又望望自家摇摇欲坠的柴房,额头上的汗珠滚落下来。
"张叔,那您说该咋办?"大山抹了把脸,声音里带着疲惫和困惑。
老木匠蹲下身,从工具箱里取出一个铁锤,轻轻敲了敲坑壁:"听这声音,下面八成是条暗河。"他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搓了搓,"这土湿而不黏,带着细沙,是活水冲刷的痕迹。"
围观的村民们窃窃私语起来。李婶子扯着嗓子问:"老张头,你莫不是要让我们把房子搬走吧?"
"用不着!"老木匠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土,"既然水想从这里出来,咱们就让它出来!"
大山和春桃面面相觑。小石头却突然从母亲怀里挣脱,跑到坑边探头探脑:"爹,底下是不是住着条大鲤鱼?"
这话引得众人一阵轻笑,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。
"来,大伙儿听我说。"老木匠卷起袖子,"咱们这么办:先把坑口扩大些,把松动的土都清干净,再用石头把四壁砌结实了。"
"这是要...造口井?"王二叔恍然大悟。
"比井还好!"老木匠眼睛发亮,"要是真连着暗河,这就是眼活泉!"
说干就干。男人们回家取来绳索、箩筐和工具,女人们烧水做饭。老木匠亲自指挥,先是用木桩撑住坑口周围,防止继续塌陷。接着,几个壮小伙小心地清理坑壁,把松动的土石都运出来。
"慢点慢点!"老木匠趴在坑边指挥,"左边的土别碰!那是承重的!"
到了晌午,坑口已经扩大成水缸大小,深度也清理到了两丈有余。忽然,负责挖土的赵家小子惊叫一声:"出水了!底下冒水了!"
众人呼啦一下围上去。只见坑底果然渗出了清亮的水,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。
"快上来!"老木匠赶紧把赵家小子拉上来,"让水自己涌!"
接下来的场景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——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,清澈的水流冲刷着坑壁,发出悦耳的"哗哗"声。不到半个时辰,一个直径五尺、深约三丈的水潭就形成了,水面平静如镜,倒映着蓝天白云。
"神了!"王二叔拍着大腿,"这水看着比河里的还清亮!"
春桃小心翼翼地把水桶放下去,打上来一桶清水。小石头迫不及待地要喝,被大山拦住:"先等等,让张叔看看能不能喝。"
老木匠仔细检查了水质,又让村民牵来一头老黄牛。牛儿低头"咕咚咕咚"喝了个饱,半晌也没事,反而精神抖擞地甩了甩尾巴。
"好水!"老木匠竖起大拇指,"大山啊,你这是因祸得福了!"
很快,村民们纷纷拿着水桶来打水。这泉水清甜甘冽,煮出来的粥都格外香。更神奇的是,即便连打了十几桶,水位也不见下降,总是很快恢复原状。
三天后,在老木匠的指导下,村民们用青石砌好了泉眼,还在周围铺了石板,修成了一口漂亮的活水井。井水冬暖夏凉,干旱时节也不干涸。
"张叔,多亏了您。"大山握着老木匠的手,眼眶发红,"要不是您拦着,我差点酿成大祸。"
老木匠笑着摇头:"我不过是多吃了几年饭,见过类似的事。记住啊,有些事儿硬扛不如顺势而为。你看,这泉水不仅解了你家的困,还福泽全村呢!"

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,大旱来袭。周边村子的水井都见了底,唯独大山家的活泉依旧汩汩流淌。邻村的百姓都来取水,大山一家从不拒绝,还在井边搭了凉棚,摆上几个木碗。
小石头已经会帮着打水了。有一天他问父亲:"爹,这泉水会一直流吗?"
大山摸摸儿子的头,指着井边那棵新栽的柳树:"只要咱们好好爱护它,像对待朋友而不是敌人,它就会一直陪着咱们。"
夜深人静时,大山偶尔会蹲在井边,看着水中晃动的月影。恍惚间,他似乎又听到了当初那个无底洞"咕咚咕咚"的吞咽声。只不过现在,那声音变成了泉水欢快的叮咚声,像是在诉说着顺应自然的道理。